山東女孩靠獎勵讀完大學 為父母欲棄北大
憑著“科研瘋”的精神和其他優(yōu)異表現,大學近五年時間獲得獎勵6萬多元,本科不用花家里一分錢,最后還能拿回去兩萬給姥姥治病,這樣的大學生讓人驚訝吧?她是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大五學生李曉紅,不久前獲得了“2013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稱號。
上大五的李曉紅看上去一點也不顯眼。
高中畢業(yè)
就開始供自己上學
1月31日,由團中央等主辦的2013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在京揭曉,李曉紅是光榮入選十人之一,也是我省大學生唯一獲選者。對這份沉甸甸的榮譽,李曉紅的老師和同學都認為實至名歸,而對她自己而言,榮譽是對她優(yōu)異表現的肯定,10000元獎金對她拮據的家庭也是一次雪中送炭。
黃色羽絨服、藍色牛仔褲,一頭隨意的短發(fā),眼前的李曉紅并不顯眼。但她目光沉靜、言行沉穩(wěn),卻處處顯示著“不同”。記者了解到,小李的老家在威海的一個小漁村,父母務農,95歲的姥姥有病常年臥床,家境不好讓她從小承受生活壓力。高二時因為眼見父親干建筑的辛苦,一度打算棄學,被父母苦苦勸回學校。
當地有句話說“要想死得快,就去翻海菜”,足見“曬海菜”的辛苦,而高中剛畢業(yè)的小李為了籌集學費在烈日暴曬下,一次次翻動又咸又黏的海菜,沒有一點抱怨。上了大學她一連三個學期利用寒暑假在包子鋪打零工,一天下來站15個小時,腿都站腫了。
采訪中,記者替她算了一筆“上學經濟賬”,醫(yī)學本科近五年,她獲得國家獎學金8000元(只可評一次),三次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每次5000元,一次獲得中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獎勵基金20000元,中央領導在人民大會堂為獲獎者頒獎。不久揭曉的2013年度“自強之星標兵”,再獲獎金一萬元,另外還有在其他競賽中累計獲得獎金數千元,總額達到六萬多元。五年中,李曉紅每年學費4400元,生活費每年約2400元,再加上平時做科研、參加競賽必要的個人經濟支出,大學花費三到四萬元。“上學還賺了”,見記者算賬,李曉紅不好意思地一笑,說自己憑借拿獎學金不僅交上學費,還拿回家兩萬元為姥姥治病。
“科研瘋”5年幾乎不逛街
2013年全國“挑戰(zhàn)杯”競賽中,李曉紅率領山東中醫(yī)藥大學一個由五名不同年級、專業(yè)學生組成的團隊參賽。每天開會兩三次,吃飯都在實驗室,加班到凌晨三點鐘是常有的事情,早晨七點前,起床繼續(xù)奮斗。
作為一名二十出頭的女生,本該是愛打扮的年紀,她卻每天面對小白鼠、各種中藥、各種器皿盛裝的提取液。懂得感恩的李曉紅說,指導老師徐凌川給了她非常大的幫助,采訪中,她用“師愛如父”一詞形容。見有同學精力不夠集中,作為隊長的李曉紅“六親不認”進行批評,最終率隊斬獲佳績。
在校期間,李曉紅每天睡覺六七小時,幾乎剩下的所有時間都用于學習或科研,有時在實驗室一泡就是20個小時,吃飯都在實驗室。當下高校中很多學生迷戀上網、購買各種電子產品,但李曉紅對此完全沒有興趣。大學以來,她從未出去踏青旅游,不喜歡看韓劇、綜藝節(jié)目,不喜歡社交,如果不算到超市買東西她從未去逛過街。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宣傳部一位老師說起李曉紅也很是感慨,“小李在當下大學生中堪稱‘另類’,比起那些外出打工賺錢的同學,她通過獎學金完成學業(yè)更值得肯定,不僅應了‘書中自有黃金屋’,也啟示師弟師妹們大學還可以這樣度過。”
為父母 她想放棄讀北大
李曉紅告訴記者,她在校期間每天都處于“備戰(zhàn)”狀態(tài),但從不覺得累。惜時如金的她大學期間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傳奇”:獲得國家級獎勵15項;參與茶藨子葉狀層菌的研發(fā)并通過衛(wèi)生部審批,使它成為我國第一個發(fā)酵菌絲的新資源食品;擁有國家專利兩項;拿到的獎學金總額全校最高;是全校第一個獲得中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獎的學生……
去年8月,她被學校保送北京大學醫(yī)學部腫瘤專業(yè)學習,當時,她身邊很多同學都在為考研(微博)操心犯愁,但沒有人嫉妒她,一位女生說出大家的看法,“曉紅就應該得這個。”而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盡管夢寐以求的北大就在眼前,但李曉紅心里還有一個念頭——盡早就業(yè),這樣可以讓已經年邁的父母“不用再等3年”。(文/片本報記者喬顯佳)

頻道推薦
共有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