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機關提醒:五點警示謹防非法集資
(防范打擊非法集資法規(guī)選登)
五點警示謹防非法集資
目前,非法集資類案件出現了新的情況,非法集資者集資目標主要為農村居民、老年人群。這部分人法律意識不強,防范意識薄弱,易受高息誘惑。這些人參與數額有的雖然不大,但都是多年辛苦積蓄,有的是養(yǎng)老錢,有的是看病錢,有的甚至是借的款。案件發(fā)生后,雖然辦案機關竭力追繳贓款,但群眾受賠率依然較低,很多群眾難以承受,極易引發(fā)群體性事件。案件偵破中發(fā)現犯罪分子手法更加隱蔽,他們往往與債權人單方面聯(lián)系,以支付高利率及入股分紅等為誘餌,并且要求涉案人保密,導致案發(fā)前,同村老百姓之間、親屬之間互不知情,給辦案人員的查處帶來困難。
在此,公安機關提醒廣大群眾要增強自我防范意識,免受非法集資之害:
一、警惕高息分紅為誘餌。非法集資嫌疑人許諾高額回報、許諾高利率利息或者提成,誘使老百姓急于找到賺錢門路的而上當受騙。因此,不要輕意相信“天上會掉餡餅”,投資的時候要謹慎考慮,防止上當受騙。
二、警惕代取代儲。銀行、郵政工作人員的“合法”身份往往讓人深信不疑,極有可能給個別心術不正者假借代取、代儲的名義成為行騙的可乘之機。
三、警惕公司企業(yè)夸大實力。不能為某些企業(yè)天花亂墜的自吹自擂所迷惑,即使有的企業(yè)當時確實很紅火,但由于市場、經營等方面的變數很多,“投資”風險無時不在,血本無歸都可能。
四、警惕熟人“熱心”推銷。有的非法集資者借助傳銷手段,通過親戚、朋友、熟人進行介紹、推銷,一方面,容易取得信任,另一方面,礙于面子也不便推辭,因此面對熟人的好心和善意推銷需警惕。
五、警惕所謂的官方背景。在非法集資活動中,假借官員名義、編造官方背景往往更容易蠱惑群眾。老百姓要警惕這種所謂的官方背景,防止上當受騙。

頻道推薦
共有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