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望謨:戰(zhàn)疫警花別樣紅
誰說女子不如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fā)生以來,無數(shù)的人舍小家、為大家,奔波在疫情防控一線。在這些身影中,不乏公安女警的英姿,她們是女兒、是母親、是妻子,但此時,她們是寒冬里的暖陽,是抗擊疫情的巾幗英雄,都在努力保護著群眾的健康和安全。
輔警夫妻在一線
“戴好口罩、多洗手、多喝水、注意安全。”這是“95”后輔警胡蓉每天對丈夫說得最多的話。胡蓉和丈夫陳建安都是貴州省望謨縣公安局交警大隊輔警,春節(jié)至今堅守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
疫情發(fā)生后,他們各自奔赴疫情防控一線崗位上,每天聚少離多,擔心和關懷都化作彼此工作的動力。
胡蓉的工作崗位在望謨高速西站的疫情防控宣傳服務站。揮手示意車輛停下,敬禮、檢查、宣傳防疫知識、協(xié)助醫(yī)護人員測量體溫等成了她工作的規(guī)范程序。胡蓉說:“檢查好每一輛車,認真登記每一個人,就能最大程度的預防病毒蔓延感染。”她總是帶著這份執(zhí)著和使命感在戰(zhàn)斗。
但是,面對家人,面對女兒,胡蓉總有說不完的虧欠。因為陳建安也在一線,夫妻倆總是早出晚歸,對兩歲女兒的陪伴也在逐漸變少。“你倆安心工作,我和我的小孫女等你們勝利的那天,注意安全!”母親主動承擔起了照顧小孫女的重擔。
蟠桃園的守護人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接到全警上崗抗疫情的通知后,侯懿芹整理行裝剛要踏出家門,不滿兩歲的小兒子就哭著找媽媽,看著哭鬧的孩子,她也是百感交集,無奈之下找來了兒子平時最愛玩的玩具分散注意力,便悄悄離開了家回到了崗位上。侯懿芹是望謨縣公安局王母派出所的社區(qū)女民警,她負責的社區(qū)是——蟠桃園新市民居住區(qū)。
返崗后,侯懿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帶領警務室輔警與社區(qū)工作人員在社區(qū)進出口設立疫情防控宣傳服務站,24小時值守,人和車出入必須登記、接受詢問、測溫和提示。對于從外地回來的人員,侯懿芹通過耐心地宣講政策,宣傳疫情的嚴峻形勢,居家防范的重要性。對居家醫(yī)學觀察人員,她每天堅持和社區(qū)工作人員一同上門測量體溫。通過幾天的走訪,她基本掌握了社區(qū)內(nèi)居民的動向,并做好情況登記。
“現(xiàn)在這個特殊的時期開展疫情檢測,還是會得到很多群眾的理解和支持。”走訪、檢測、宣傳防控已是她這段時間的工作常態(tài)。為了避免群眾出門走動,在走訪的過程中,侯懿芹還會詢問群眾是否有需要辦理證件業(yè)務的,對有需要的群眾會提供上門辦證的服務。
作為黨員的侯懿芹,始終踐行著自己的初心,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她,“把該做的工作做好就是為打贏這場戰(zhàn)役做出貢獻!”
視頻里的媽媽
黃海波是四川眉山人,2012年因為愛情來到了望謨,她的丈夫高翔是望謨縣公安局的民警。2012年11月,她成為了望謨縣公安局交警大隊車管所窗口的工作人員,7年的從警生涯,鍛造了她堅強的意志和過硬的本領。為抗擊疫情,至今戰(zhàn)斗在望謨高速西站。
考慮到特殊時期,為了避免交叉感染,黃海波將一歲零兩個月大的小女兒留在了老家。“現(xiàn)在小女兒在眉山由奶奶照顧著,想她的時候,就會和她打電話通視頻。”說到小女兒,黃海波幾度哽咽。
在每天的疫情防控工作結束后,黃海波會抽時間和遠在四川的小女兒視頻通話,雖然小女兒還不會說話,但她會對著視頻里的媽媽咿咿呀呀,孩子也想媽媽了。
對黃海波來說,9歲的大女兒更是懂事得讓人心疼。“我會提前買好方便烹煮的干糧存放在家中,她會自己照顧自己,餓了就在家里煮面條吃。”黃海波說。
“剛開始和高翔在一起時,不理解他的工作怎么會這么忙。”黃海波和高翔的第一個女兒出生時,高翔因為工作沒能陪在身邊,當時黃海波心里還在埋怨丈夫,直到她成為了公安隊伍里的一員,才漸漸理解了丈夫的工作。
“2020年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這場疫情能夠盡快的過去,大家都能夠平安健康。”這是黃海波的愿望。
(張恒萍)
責編:盧生龍

頻道推薦
共有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