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豐公安脫貧攻堅故事:我的警察哥哥!
“我的警察哥哥”!這是貞豐縣龍場鎮(zhèn)上水橋村二組,一個患有精神病的貧困戶,對交警大隊駐村幫扶民警蔡洪智的“專屬”稱呼!
蔡洪智,男,貞豐縣公安局交警大隊老民警,今年55歲,2016年3月駐村幫扶。開始時,老蔡對脫貧幫扶不理解,認為隊上警力不足,工作繁重,哪有精力扶貧!當他走進村子,村子里的臟亂給他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而自己幫扶的兩戶情況很糟糕。一戶是精神病患者,睡在樓梯下的角落,44歲了,一天到處亂跑,上山“躲貓貓”就是一天。老蔡駐村后,常常去他家看望,為他改善居住條件,同他“擺白”,把他當兄弟,“瘋子”逢人便自豪的說他有一個“警察哥哥”,遇到其他幫扶干部,就要問“我的警察哥哥來沒有!”如今,他的精神病發(fā)作頻率少了,也不再跑出去“躲貓貓”了,與過去相比,曾經(jīng)的“瘋子”近乎正常人了!
老蔡幫扶的另一戶是個有智力障礙的“憨包”,名叫張志國,45歲了還孤身一人。老蔡初次到他家時發(fā)現(xiàn),“家”是一間用彩條防雨布搭建,到處透風漏雨的“房屋”,破衣爛杉亂扔,鍋瓢碗盞亂放,屋子里臭不可聞,讓人一分鐘都呆不下去,張志國的身上更是臭不可聞,似乎壓根就沒洗過澡,讓人不敢靠近。經(jīng)過觀察和了解,老蔡發(fā)現(xiàn)張志國并不懶,只是有先天性智力障礙,沒有讀過書,不會打理而已,最重要的是沒有人關心他。找準問題的癥結后,老蔡就勒令他洗澡、講衛(wèi)生,手把手教他洗衣服、疊被子,教他收拾屋子,并按幫扶政策,為他申請房屋改造幫扶資金,改建了住房,還為他聯(lián)系了一個包活路的小包工頭,由包工頭帶他做工,F(xiàn)在張志國學會了簡單的計量,由于他實誠,包工頭也愿意帶他。如今,張志國簡直是換個人樣,自己買了洗衣機、電視機、冰箱,還買臺播放機,?措娪!逢年過節(jié),走親吃酒,他都要洗澡換衣服,收拾得干干凈凈的,穿上皮鞋才出門。今年,他竟然評上了村文明衛(wèi)生戶!不忘感恩的他,自己動手做飯燒菜,邀請老蔡和工作隊去他家吃飯。
現(xiàn)在,熱心的老蔡四下張羅,想給他找個“看家”的人!
我不禁感嘆到:重塑!你把“瘋子”、“憨包”、“臭鬼”變成人了!了不起!
交談中,大隊長陳照明介紹,老蔡作為駐村干部,還常常主動幫助有困難的村民。村民姚承祥家種了一萬多斤大白菜,還有大蒜,找不到買主,老蔡就在微信群里幫忙聯(lián)系顧客,為村民解決了難題。
“你老者還能當買菜哥!”我說,老蔡只是笑了笑。
老蔡上有85歲的老母親,下有剛滿兩歲的孫女,一家人對老蔡的脫貧攻堅工作都很理解、支持。老母親患有嚴重腦梗塞,發(fā)病住院時,昏迷中的母親知道他從脫貧攻堅戰(zhàn)場回來了,透過氧氣面罩責令他“回去”!想念爺爺?shù)膶O女只能透過微信視頻看爺爺,“爺爺我想你了!你回家不!”孫女的這話,也許是老蔡最想聽,又是最怕聽的!
大隊長陳照明打破沉悶,叫駐村民警吳進談談包保情況。
“大家都是在干同樣的工作,家家都有難念的經(jīng)!”吳進說他包保的是四組的弱智貧困戶李某,李某上山去不會回家,要人去叫才回來。妻子是肢殘,他包保后,幫助聯(lián)系在電子廠做工,為上職業(yè)中學的兩個兒子申請助學貸款。今年,兩弟兄畢業(yè)了,老大要繼續(xù)上職業(yè)高中,老二臨時在老吳幫助聯(lián)系的建材廠開叉車,還在糾結是上職高,還是參軍,老吳也替他們糾結。另一戶叫李昌會,離異后一個人撫養(yǎng)孩子,自己有體弱多病。老吳包保后,為她調解了與母親的恩怨,拉通了電,協(xié)調安排在村里當保潔員。如今他還繼續(xù)為兩戶申報助學扶貧和產(chǎn)業(yè)扶貧。
“這些年來大隊工作亮點多,思路清,尤其是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我們是分工不分人,全隊結成一股繩,工作開展得好!現(xiàn)在我們大隊包保的上水橋村,村容村貌得到了徹底改觀,我們時常要帶動群眾打掃衛(wèi)生,還要評比!”陳照明大隊長指了指陽臺上的掃帚、鐵锨說。
閃爍的警燈光芒透過辦公室的窗戶,院子里傳來陣威嚴的口令聲。大隊長告訴我們,隊友們要開始夜間巡邏了。我看著遠去的隊伍,想起老蔡剛才說的“我有幸參加了這場脫貧攻堅戰(zhàn),有幸遇到照明這樣的好領導!”貞豐縣交警大隊是支真扶貧,扶真貧的隊伍,更是一支特別能戰(zhàn)斗的隊伍。
是的!作為同蔡洪智、吳進一樣的“60后”,我們有幸見證并親身參與這場同貧魔的搏斗,心中有了使命感和自豪感,腳下便沒有了什么困難!
(柴方平)
責編:陳平超 盧生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