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訪景家屯王伯群故居
景家屯王伯群故居。
2016年12月31日下午2點,筆者和王仕學(xué)、瓦秀麗、江山3位老師在興義坪東“豆米火鍋店”吃了午飯,又驅(qū)車前往景家屯王伯群故居。因為這一景點是我們的預(yù)定觀光目標。
曾記得1986年9月那一次,我和朋友也來看過景家屯王伯群故居。不過那次是奔著“象鼻攪水”景觀而去的,因為我對“景家屯”的歷史故事一無所知。朋友雖然是本地人,也說不出一個子午卯酉來。
那時我在興義“榮盛水泥廠”當(dāng)制成車間主任。
一個周末,下五屯的一個朋友來看我,喝酒時他和我提到景家屯有一處景觀,那石頭活脫脫一個大象鼻子,伸在山泉里,名為“象鼻攪水”,并說那里出了兩個將軍,至于細節(jié),他卻不知道。
因這“象鼻攪水”神奇的吸引力,我邀朋友前去觀賞。我和朋友一人一輛自行車,到了景家屯,參觀了“象鼻攪水”。這“象鼻攪水”,除了一根石柱神似大象的牙齒外,也沒什么特別。接著去看王伯群故居。該故居一片禿廢,只有一些殘垣斷壁臥在荒草中,一塊石頭上刻著“王電輪將軍故居”七個字,其它便沒有什么值得光顧的了。
當(dāng)時沒有手機,更沒有相機,沒能留下什么東東,就這樣空手而歸了,故也就沒有留下什么太多的深刻印象。
這次重游景家屯,因時代不一樣,發(fā)展不一樣,同行的朋友層次也不一樣,故觀光的收獲質(zhì)量與那一次相比就有了天壤之別。
這次重游,同行的王仕學(xué)老師既是編修史志的行家里手,也是興義市的“百科全書”,因此他對景家屯的歷史典故如數(shù)家珍。
王老師首先給我們介紹了景家屯的來歷。他說,元末明初,云南在元梁王巴匝刺瓦爾的控制中。明洪武6年(1373年)9月,帶兵駐守廣西泗城府南盤江南岸的明將景雙鼎率先渡江,占領(lǐng)現(xiàn)在的黔西南一帶,進駐黃平,成為明王朝進駐黔西南的首位高級將領(lǐng)。
景雙鼎字純陽,江南應(yīng)天府上陽縣(今江蘇省南京市江寧縣)清水溝人氏。他自幼騎射嫻熟,智勇雙全,初入元軍將領(lǐng)王志部。至正17年(1357年),隨王志歸附朱元璋,后屢立戰(zhàn)功,得朱元璋賞識,官至光祿大夫,授都督同知。
平定西南后,景雙鼎留守黃坪未返鄉(xiāng),景氏一族遂在興義繁衍生息,形成現(xiàn)在的景家屯。
那景家屯和王伯群故居是什么關(guān)系呢?我問。王老師說,王氏家族始祖王璽是當(dāng)年景雙鼎的心腹部將,隨景雙鼎平定叛亂后也落根景家屯,在此繁衍生息600余年,逐漸成為興義名門望族。
王家的兩個將軍是怎么回事呢?我又問。王老師接著介紹:清光緒末年,興義筆山書院重建,興義近代教育在黔省迅速崛起,王伯群由興義縣公費選送日本留學(xué);王文華(字電輪)是王伯群同胞兄弟。1905年,貴州通省公立中學(xué)開考,王文華與興義12人參考,成績名列1-13,結(jié)果興義13人全部錄取。
武昌首義后,王伯群和王文華從反清青年逐步成長為黔軍新派將領(lǐng),成為滇黔護國護法運動的策劃者和中堅力量。王伯群在護國護法時歷任貴州督軍府總參贊、黔軍總司令部秘書長、黔中道尹等職,后出任國民政府委員、交通部長兼交通大學(xué)校長、招商局監(jiān)督兼吳淞商船?茖W(xué)校校長,創(chuàng)辦了大夏大學(xué)。王文華曾任黔軍總司令、重慶鎮(zhèn)守使、國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等職。1928年追認為陸軍上將。王氏兄弟是民國時期貴州乃至全國較為有影響的人物。
聽完王老師的介紹,筆者對景家屯和王氏故居的脈絡(luò)有了一個初步的理性認識。
到了王伯群故居,廢墟上一片青瓦紅壁的靚麗建筑,古香古色,十分凝重,令人疑是原來的老屋。王老師說,這個占地1畝多的四合院建筑,還原修建資金花去500余萬元。
這一片建筑,后面是一座尖尖的武探山,為該宅形成一種依靠。四圍皆是環(huán)山,奇峰羅列:左有屏障形如旗幟飄揚,右有山巒狀如“鯉魚梭潭”,前有“象鼻攪水”奇觀,后有層巒“華蓋”重重,真是地靈人杰,山青水秀。
四合院正門上,掛著“王伯群故居”牌子。大家用身份證登記后進入正門,四圍房舍紅漆亮格,天井里的地面還是原來的青石地板,不過已經(jīng)打磨得油光程亮,現(xiàn)出了本色;窗格花鳥蟲魚圖案雕工精細,栩栩如生。天井大門上方,掛著“王伯群故居陳列館”的匾額;只是門枋上沒有對聯(lián),估計還未來得及添置。
進入四合院房間,到處陳列著王氏一族的家族簡介和相關(guān)照片,亦有部分同時代的生活用品及軍用物品,還有許多書法作品;其中有一幅蔣介石寫給王伯群的書法作品格外醒目,內(nèi)容是:伯群同志高瞻遠矚。蔣中正。
從那些照片和簡介,我們知道了這“王氏山莊”始建于光緒初年(1875年),由王伯群之父王起元在祖上老宅的基礎(chǔ)上改建而成,后王伯群、王文華兄弟擴建。
另外,我們還知道了清末民國時期的興義劉(下五屯劉顯世家族)、王(景家屯王伯群家族)、何(泥凼何應(yīng)欽家族)三家的姻親關(guān)系:王伯群、王文華兄弟生母劉顯屏是劉官禮長女即劉顯世的胞姐;王伯群、王文華的胞妹王文湘嫁予何應(yīng)欽,王文華又是劉顯世的外孫女婿。筆者沉思,三姓望族能在晚清民國人才輩出,除了個人的自身努力之外,裙帶關(guān)系的相互扶助也是重要因素。
參觀王伯群故居出來,王老師建議我們?nèi)ヅ逝?ldquo;故居”后面的武探尖山,說是上面也有很多看點。
我們來到“故居”后面的山腳,一條尺許寬窄的山路蜿蜒而上,好在山路用石頭因勢利導(dǎo)砌成梯子,所以攀登不是很費事。這條山路隱藏在藤蔓或樹林中,在遠處跟本看不到。
到了半山腰,有石塊壘成半腰高的工事,有瞭望孔和槍眼,一看就知道是兵家之地。
繼續(xù)往上,大約200米的高度,就是山頂了。山頂約有80平方米的平地;有幾間破敗的建筑,墻體幾乎倒塌。巖懸上有完好的水井和灶臺,生活跡象一目了然。
王老師介紹,王家興盛的時期,這山上是駐扎哨兵的地方,頂上的建筑就是“烽火臺”;后來當(dāng)?shù)卮迕癜逊榛鹋_改為觀音庵,供奉觀音菩薩;再后來“破四舊”,就被當(dāng)?shù)厝罕娡频沽,成了現(xiàn)在這個樣子。
站在山頂,景家屯的每一條路口盡在視線之內(nèi),各種動向一目了然,是一個站崗放哨的好地方。
各位老師默默無語,在這方寸之地嘹望著四維山巒,翻騰著各自的想象,憑吊著黔西南沾滿泥土味的凝重近代史。筆者仿佛看見兵士在山上忙碌著,思緒飛到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
頻道推薦
共有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