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仁映像(作者:王永梅)
一
這個世界如果還有風景,那么,這樣的風景不只是活在遠方春天的愿望里。
坐在窗前,安靜地看著綠得發(fā)亮的薏仁地。貧瘠的土地,照樣可以成為傳奇的母體。
薏仁嫁給興仁,從此,這個充滿慈愛的地名不再孤單。
春暖花開,那些沾滿糞土的手將干凈的祈禱插在節(jié)氣時令的胸口,在施肥、澆水中看泥土和種子互訴衷腸;在夏日的風雨中靜聽期待拔節(jié)的聲響;在秋日收獲滿滿的希望。
一株株婷婷玉立的薏仁苗恰是窈窕淑女在風中翩然而立婀娜多姿。我的回憶瞬間扎根:那滿地的綠,是這片熱土上最為深情的夢想,那火辣辣的陽光不知道燙熟了多少張臉孔;那綠葉上的鋒利的棱角不知將多少父老鄉(xiāng)親的眼角硬生生地割出道道皺紋。
面對神圣的土地,我們充滿汗水的勞作燃燒著靈魂。彎腰是對土地的告白,抬頭是對世道艱難的傾訴。打開季節(jié)的傷痕,斜靠在山腰快要落下的夕陽,顯得恭敬而卑微。
粗糙的大手采擷果實,如同撫摸自己老去的骨頭,這是和命運抗爭的另一種形式——那桿旱煙;那頂斗笠;那張犁耙;那些沉默不語的眼睛;那些不善偽裝的臉……熬制為藥,救贖我最深情的詞語,待到秋來瓜果飄香之時,看豐收爬滿眼角,看喜悅布滿眉梢;向上翹起的眼角寬恕整個世界的脾氣,揚起的嘴角是汗水的對等號,用溫柔原諒內(nèi)心一次次的日曬雨淋。
薏仁米,是食亦是良藥,填飽饑餓;治療貧窮……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整片貧瘠的土地從內(nèi)部獲得了穩(wěn)定,祥和美麗。
唯有富裕起來,才能拯救那一張張掛滿汗珠滄桑的臉。
二
也許只身走進這莽莽群山,我們會分辨不清方向,山脈的走向充滿歷史的紋路——風云變幻,舊時光卷起痛苦在山間行走,我或許會遇見另一個埋頭勞作的自己以及年邁的雙親背著柴草,顫顫巍巍地孑孓前行,他們的內(nèi)心是否還有著生存的喜悅——回首的間隙,貧窮這匹饑餓的狼在聲聲嚎叫。
行走在山間的小路上,薏仁苗生長的速度把我的靈魂打包,郵寄給每一個親人,我愧對了他們的期許,多年來不曾長出翅膀奉養(yǎng)他們——沿著長滿荊棘的小路,有個背著背篼的女孩膽怯地來過這里,拐彎處固執(zhí)地看了我一眼,眉頭微皺把傷和痛擠進我的身體,困惑地走了。
斑駁歲月,疲憊的心攀爬在巖石上療傷。
蝴蝶從落日中飛走了,蜻蜓在暮色中消失。那個背著背篼的女孩是皎潔光亮的月光,走進大山,寬恕秋天的狗尾草搖曳著悲傷,采擷柿子樹濺起的紅色,掰下沉甸甸的玉米,撿起掉在地上的枯枝,輕輕地唱,那聲音就漾到對面的巖石上……
朝前走,生活中俯首皆是油鹽柴米雞毛蒜皮。沉默的山巒開著些許不知名的小花,黃色的泥土寫滿了傷和愛,山勢生而向上,漸漸上升的高度在天空翱翔,逶迤為某一句詩里長長的感嘆號,將頹廢的言辭就地埋葬——從此,那些蟋蟀的歌吟唱失去自己原有的地址和姓名。
可以預知,春天的花已經(jīng)在這里開過,平淡的未來被燈光和秸稈擦亮:山里人會靠山吃山,這是山里的骨骼所在;山里人也絕不會坐吃山空,這是山里人的靈魂所在……
覺醒的意識書寫不懈地奮斗,在酒香和談笑中穿越時空……
三
村莊,順著茂盛的莊稼行走,用智者的風骨一次次治療崎嶇的路途。多少人已經(jīng)回歸熱土?多少人還在浪跡天涯?又有多少人在翻山越嶺,把自己注釋成土地的一部分?
我和我的父輩一樣,固守一隅,手握鋤柄彎腰耕種;我和我的父輩一樣,睥睨天下,調動全身的熱情向幸福富足的生活出發(fā);我和我的父輩一樣,困難面前百折不撓,一路向前的信念不滅,精神不朽……
我和我的父輩相比,我更多了一份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的豪邁氣概!
舉目遠眺,我們和陽光交談,和青山對話,和舊時光握手言和;我們向一株株妖嬈美麗的薏仁苗致以最高的敬意,向籬笆上的牽牛花送上最為華麗的贊詞。
低眉垂目,傾聽蛐蛐和蜻蜓在綠葉下說著糧食,憧憬來年的春天。
讓我敞開滿懷的坦誠,用獨有的儀式完成對粗獷和堅韌的膜拜。讓千百年來不曾開口說話的巖石,譜寫充滿激情的歷史。
薏仁嫁給興仁,這個從滿慈愛的地名就不再孤單,油亮光滑的鋤把,明晃晃的鐮刀,呼啦啦作響的風車,揮汗如雨的勞作顆粒飽滿,貧瘠的土地慢慢站成了一座豐碑。
馴服陽光,馴服風雨,在晨曦和鳥鳴中擊節(jié)而歌,扯一縷陽光,建一個屬于自己的殿堂——讓我赤著腳在陽光下晾曬那一地飽滿的薏仁米,那樣通透完整地收藏塵世繁華。
不向生活打借條,不選擇匍匐生活;只微笑著選擇攀援向上,請問塵世間沒有比這更壯美的風雨兼程?
四
《阿妹戚托》一支原生態(tài)的舞蹈,沒有喧囂的伴奏,沒有華麗的唱腔和裝飾,演出彝族姑娘出嫁時的端莊儀式。踢踢踏踏的節(jié)拍是《詩經(jīng)》里走出的句子;是出嫁的姑娘緊張幸福的心跳。心懷熱烈憧憬未來,是祝福在天是比翼鳥;在地是連理枝,是祈禱心與心相連;手與手相牽;同進共退;是希冀彼此給予對方最真摯最熱情的溫暖。
飲幾口便當酒,灌木叢在和自己的影子說著悄悄話。腳下的石子,是逗號、是句號,是省略號,更是感嘆號。
不用難過,石頭和苔蘚,朽木和蘑菇,它們不會孤獨。你按照自己喜歡的樣子,隨意從哪戶門口路過,都能收獲真摯的問候和熱情的邀請——
讓陽光和雨露,守住千家萬戶的燈盞——描摹房頂?shù)拇稛,描摹屋檐下被雨水洞穿的石頭,描摹田野瞪著眼睛和月亮遙相凝望。陽光就是恩澤,它攜帶著足夠的安靜與能量,是母親眼眸中走出的歌謠,我們記住它。
我聽不懂彝族歌謠,但我感知到——最打動人心的是走過霜雪霹靂風霜刀劍;彼此互不辜負,傳遞溫暖和這個世界和諧相處,今生今世共同修得一份圓滿。出嫁,是踏上人生的又一征途,是又一段旅途的轉折點,每一張表情、每一個情節(jié)都是未來的鋪墊和伏筆。
《阿妹戚托》不只是大山鎮(zhèn)火把節(jié)的節(jié)目,它是這片熱土上跳動的音符,是花香降臨人間;是枝頭的鳥兒啾啾呢喃。
《阿妹戚托》把幸福植根在出嫁姑娘的心口,在新的旅程中,愿每個家庭從此遠離貧窮痛苦和憂愁……
。▓D片來自興仁采風微信群)
附作者簡介:
王永梅自我簡介:
作者簡介:王永梅,女,貴州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一個熱愛生活,熱愛工作、熱愛詩歌、散文的女子。從1997年短篇小說《蛻變》爬上《農(nóng)村孩子報》至今,已有近六百余篇散文、小說、詩歌分別嫁給了《十月》、《散文詩》、《美麗百字文》《家庭指南報》等國家、省、市及本地方的的一些刊物。除了看書寫點東西,沒有其它愛好,常被朋友們打趣:“你如此專一,結的果果卻不是很讓你滿意,你應該學會博愛(愛好廣泛)才好”。出版有散文詩集《時光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