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龍招堤 見證故都三百年
安龍招堤 見證故都三百年
孔 峰 孔慶宇
安龍招堤,位于貴州省黔西南州安龍縣城東北一華里許,始建于清代,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貴州省十大風景名勝區(qū)之一。明朝永歷皇帝曾經(jīng)在安龍避難六年,讓這里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這里人杰地靈,曾養(yǎng)育出一個個叱咤風云的歷史人物:晚清重臣張之洞,北伐軍左翼總指揮袁祖銘,血染疆場的王懋長,讓日軍聞風喪膽的將領(lǐng)、后任貴州省交通廳第一任廳長王伯勛,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功勛作著、后捐款在安龍招堤旁修建“懷鄉(xiāng)橋”的名將楊濱,曾被中共前敵委員會任命為第九軍軍長(朱德時任該軍副軍長)韋杵,辛亥革命名將、武昌起義副總指揮王憲章……
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駐軍南籠(今安龍)的中營游擊(大清朝從三品武職外官官銜)招國遴,為解決水患保護農(nóng)田和方便兩岸居民的交通往來,自捐俸銀二千兩,并親自率領(lǐng)工匠采石在陂塘海子兩岸狹窄處的金星山旁修筑路堤。經(jīng)一年多時間的修建,長
三百年招堤,三百年荷花,讓這里蘊藏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古老的招堤,見證了安龍故都三百年的歷史,雖然三百年在歷史長河中,只算小小的一瞬間,但是這里卻發(fā)生了幾次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可歌可泣的歷史事件,這些事件都被招堤這位歷史老人銘記著,他是乎在向人們訴說這里300年多所發(fā)生的一切。
半山亭
招堤建成后,從一定程度上保護了路堤東側(cè)的良田和方便了兩岸居民的交通往來,但遇到澇災年份,大堤仍然阻擋不了洪水侵襲良田,居民又不得不借助于安全系數(shù)很差的小木船往來兩岸,遇到暴風雨,常常會船翻人亡。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時任興義知府張锳又將路堤加高五尺,此后才能真正的防治水患,兩岸居民也不再乘船往來。張锳還在東側(cè)開辟水池數(shù)畝種植荷花,路堤的兩邊種植楊柳,一方面可以保護路堤,另一方面可以美化風景,真可謂一舉兩得。每年夏秋兩季,楊柳依依,荷花飄香,平波十里。
在堤的西端連著金星山,相傳玉帝御駕醉覽蓬萊,乘云至龍城,見城外陂塘海子煙波浩淼,奇景勝于蓬萊,但龍城其時未揚名,遂囑載玄奘之神龜游萬里,負蓬萊最美之山至龍城陂塘海子,取名金星山,寓為山壽永久,文人則稱此山為“龜載小蓬萊”。
張锳加高招堤后又在金星山修造半山亭。一次在亭內(nèi)大宴賓朋,酒至酣甜,張锳年僅十一歲的愛子張之洞即興作了700余言的《半山亭記》,一氣呵成,句法工整,語驚四座。后刻石嵌于亭內(nèi)石壁之上,咸豐四年(公元1854年),張英又在小山上修建三楹閣樓,命名為“省耕亭”。經(jīng)后人多次擴建,建成今天的涵虛閣、張公祠和禪房。在半山亭里可以觀覽招堤全貌,欣賞到十里荷花之美。若遇雨后清晨,這里煙霧繚繞,遠處的山,山下的荷花,池塘邊上翠綠欲滴的楊柳,加上天空中飛著歡快的小鳥,構(gòu)成一幅美幻絕倫的圖畫,讓人們陶醉于其中。
半山亭內(nèi)楹聯(lián)多達數(shù)十條,均為龍城知名人士所書,其筆法龍騰虎躍。楹聯(lián)情景相融,寓意深遠。胡錦濤總書記在貴州任職時,曾游歷安龍,登半山亭,詠楹聯(lián)“攜酒一壺到此間暢談風月,極目千里問幾輩能挽河山”。
走進涵虛閣大門可見張锳父子塑像,父默立身后,子伏案執(zhí)筆,再現(xiàn)了父子兩代重教尚學的感人場景,涵虛閣后有禪房,禪門長年虛掩,游人很少接近。
南明永歷皇宮
從招堤往西南方向約一華里的安龍縣城大同路,這里聳立著一座皇家風格的小宮殿“永歷皇宮”,由門樓、文華殿、配殿、角樓組成。“永歷皇宮”始建于明末清初戰(zhàn)亂年代,明朝崇禎皇帝死后,朱氏皇族廣東世襲王朱由榔自立為南明永歷皇帝,曾在安龍設(shè)立行宮指揮抗擊清軍,當?shù)厝税研袑m稱為“永歷皇宮”,毀于清朝同治年間,近年經(jīng)過安龍當?shù)卣凑赵瓨有迯汀?span lang="EN-US">
皇宮正殿里擺設(shè)著一張金碧輝煌的龍椅,墻上掛著明朝歷代皇帝的畫像。這些畫像,還有這把龍椅,都似乎在向人們訴說明王朝走向衰落和300多年前在這里發(fā)生一幕幕感人的故事。
1646年的秋天,清兵入關(guān)南下,唐王朱聿鍵政權(quán)宣告崩潰,桂王朱由榔在廣東的肇慶繼帝位,次年改元號為永歷。清軍鐵騎踐踏中原江南各地,所到之處,侵占民田,禍害百姓。為此,舉國上下人心逆反,期望永歷王朝能舉起“抗清復明”的旗幟。永歷帝朱由榔調(diào)集李定國、孫可望抗擊南下的清軍。由于清軍攻勢強大,1650年初,廣州城陷落之后,永歷王朝便處于顛沛流離之中,輾轉(zhuǎn)奔命。1652年,永歷帝來到了安隆所,改安隆所為安龍府。由于安龍地處滇、黔、桂三省交通要道,“城跨山腰,半踞平陸”,四周群峰高峙、城內(nèi)有桅峰山、龍井山,城外有將軍山、九峰山、天榜山、銅鼓山,東北一帶又是十里陂塘海子,城有城門,城墻堅固,城池易守難攻,使水歷王朝暫時逃過了覆亡的命運。
野心勃勃的孫可望,早懷“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心,既想借用永歷皇帝之名號令天下,又不愿受其節(jié)制。于是,永歷王朝內(nèi)部矛盾日益尖銳,官僚集團中的互相傾軋愈演愈烈。為了防范居心叵測的孫可望傾覆朝廷,1653年1月,永歷帝與近臣吳貞毓、鄭允元、趙賡禹、徐極、周永吉、朱議錄等18人密議,欲召正在廣西抗擊清軍的李定國入衛(wèi),守護安龍,以遏制孫可望。不料,機密泄露,未等及李定國赴安龍護駕,急于稱帝的孫可望于永歷八年(1654年)
永歷皇帝在安龍“宮室卑陋,服御粗惡”,所住的文華殿,風吹雨打,窗壁頹壞。1658年,永歷朝廷移至昆明,永歷皇帝結(jié)束了在安龍為時6年的凄風苦雨歲月。
由招堤沿安龍縣城順城街一路往西約
“十八先生墓”墓區(qū)大門上有書寫蒼勁有力一大一小的兩塊牌匾,鑲鉗于大門門檐上的大牌匾上寫著“南明歷史博物館”,下面小牌匾從右至左書寫著“
大石牌坊后面有小石牌坊,亦為四柱式牌坊,坊柱、坊牌上刻有龍、獅子,花草,形態(tài)各異惟妙惟肖,中間的牌坊上刻著“
墓后兩側(cè)碑碣林立,18塊石碑分別鐫刻著歷代憑吊詩文
王囊仙紀念銅像
從招堤往東過“懷鄉(xiāng)橋”經(jīng)荷花池九曲廊橋和醉荷亭步行約
紀念銅像面朝安龍城,高兩丈有余,民族女英雄王囊仙左手執(zhí)利劍,揮動右手,似乎在號召被壓迫的人們要團結(jié)起來,為推翻階級剝削和階級壓迫而戰(zhàn),為人民獲得自由而戰(zhàn),這是貴州史,甚至中國史上少有的民族女英雄,她的事跡感天地、泣鬼神。
清嘉慶二年(1797年)
二月中旬,義軍攻下冊亨后緊接著又攻下貞豐、興仁、興義,直撲紫云、長順、惠水、織金等地。各地的布依族、苗族、彝族等少數(shù)民族人民紛紛揭竿而起,兵鋒直指省城貴陽!澳匣\起義”的烽火震驚朝野,清廷緊急在云貴和兩廣調(diào)兵遣將,聚集了近萬大軍進行圍剿。同時,南籠各地的地主在清廷重金誘惑下相繼組建了39支地主武裝,配合清軍鎮(zhèn)壓義軍。王、韋二人組織起義軍英勇反擊,但雙方力量過于懸殊,起義軍不斷收縮兵力,最后退到南籠府據(jù)守。王、韋二人一面在洞灑、當丈兩地加緊修筑木城,加強指揮中心的防御,一面抽調(diào)兵力到普安、捧乍等地進行增援。
“南籠起義”被血腥鎮(zhèn)壓后,王囊仙和韋朝元、王化明、韋抱堵4名起義首領(lǐng)被俘后寧死不屈,被清軍用囚車押送北京,在刑部審訊時也是視死如歸,表現(xiàn)出大義凜然的民族精神,最后于
懷鄉(xiāng)橋
經(jīng)過幾代人的加固修建和管護,招堤路堤兩旁上種植了四季常青的灌木綠化植物,路基兩邊也種植了楊柳樹,招堤的一邊是荷花飄香的荷花池,一邊是被招堤保護防治了水患年年豐收的稻田和美麗的縣城街區(qū)。
人們要到荷花池欣賞荷花和漫步公園,只得從狹窄的小路下去,游人極為不便。1981年,一位老將軍捐款修建了“懷鄉(xiāng)橋”,該橋的建橋材料,均采自當?shù)厥規(guī)r,經(jīng)過工匠們精工細鑿,下部為標準的圓孔,直徑約為
筆者每當站在橋上遠眺荷花池美景,禁不住會想起這位捐善款修橋的這位老將軍,他就是出生于安龍,長期在國民黨軍隊中做黨的秘密工作的楊濱將軍。一提起楊老將軍,安龍熟悉或了解他的人們都津津樂道,引為驕傲……
1913年,楊濱出生于安龍縣一個布依族家庭,幼年喪父,歷經(jīng)磨難但自幼勤奮好學,于1931年考入云南講武學校軍士隊,1934年畢業(yè)于云南教導團第三期。1935年教導隊改為昆明軍分校,他留校任工兵見習分隊長兼器械操教官。當時與在昆明的安龍同鄉(xiāng)韋杵交往甚密,其熱愛中華民族、富于正義感的言行,對楊濱影響較深,同年9月,他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
1937年7月,受黨組織的安排到六十軍一八四師師長張沖的師部工作。10月,部隊調(diào)赴抗日前線,被安排在師副官處工作。1938年初,六十軍移師武漢。此時,在一八四師成立了第一個中共地下黨支部,楊濱參加了黨支部工作。3月,部隊投入臺兒莊戰(zhàn)役,堅守禹王山陣地,給日寇以重大打擊,6月,一八四師組建工兵營,楊濱任該營二連連長。1939年春,部隊在江西奉新、高安一帶布防,與侵犯南昌的日寇對峙,戰(zhàn)斗一年余,當時楊濱任中共臨時支部書記。
1945年,六十軍開赴越南接受日軍投降,隨后在越南接受整編,騎兵搜索營撤銷,楊濱任命為軍部副官長兼特務營營長,成為軍長曾澤生身邊的人。
1946年,蔣介石發(fā)動反人民內(nèi)戰(zhàn),六十軍開赴東北,途中部隊中共地下黨的工作由楊濱負責。到東北后,他和王立中等人先后將經(jīng)過長期培養(yǎng)的孫公達、陸飛、趙雄、俞元、詹玉佩等人發(fā)展入黨,并設(shè)法為他們辦理在國民黨軍隊里的合法手續(xù),把他們安排到要害部門。楊濱除了掌握全面情況外,主要負責密切同軍參謀處長、通訊營營長等人的關(guān)系,并加緊對軍中高級軍官的交友活動,伺機策動起義。
1948年3月,六十軍撤到長春,隨即被人民解放軍圍困。在中共地下黨的策動下,
1950年10月,奉命赴朝抗美,加入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過后,楊濱升任一五○師參謀長,先后參加了云山、安州、博川、古梅里等戰(zhàn)役。1951年,參加在漢江兩岸狙擊敵人五十晝夜的戰(zhàn)斗。1955年4月,楊濱隨軍回國,任副師長。先后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二級解放勛章。
回國后,楊濱先后任福州軍區(qū)工程兵副主任、福建省軍區(qū)副司令、顧問(正軍職待遇)等職,1962年11月,授予大校軍銜。在閩期間,組織指揮了閩江、烏龍江兩座大橋和龍坎鐵路的建設(shè)。1988年,授予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楊濱長期在國民黨軍隊中做黨的秘密工作,在遠離組織、生活艱苦的險惡環(huán)境中,冒著生命危險,積極開展黨的活動,為促使六十軍起義、和平解放長春做出了重大貢獻。在《兵臨城下》電影中,以他的事跡塑造了一個地下黨員的光輝形象;在為國慶四十周年獻禮的電視連續(xù)劇《長夜春曉》中,以其真實姓名生動地再現(xiàn)了他在六十軍中做黨的地下工作的經(jīng)過。
王憲章將軍紀念園
王憲章將軍紀念園坐落于安龍縣招堤十里荷花池附近風景優(yōu)美的綠海之濱,以將軍雕像、瞻仰臺、觀賞園、豹皮亭為一體,鋪以石雕、石階、石徑和栽種蒼松翠柏。瞻仰臺上的王憲章將軍雕像栩栩如生,精神飽滿、神采奕奕地騎在一匹戰(zhàn)馬上,似勇往直前之態(tài),也是王憲章將軍戎馬生涯一生的藝術(shù)象征,豹皮亭位于雕像之后的小山上。
原豹皮亭位于安龍縣城北門外的五硐橋旁,為一座六角小亭,亭中有紀念碑一座,是為了紀念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副總指揮、苗族英烈王憲章將軍。建于1941年,命名為“豹皮亭”,取后梁王彥章“豹死留皮,人死留名”一語之意,而亭中紀念碑鐫刻《故江蘇江北討袁軍總司令
1888年,王憲章降生于安龍縣普坪一個普通的苗族家庭,幼年進入私熟讀書,受到家庭的影響,自幼喜歡學習武藝。1904年,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具有變法維新思想的興義知府李祖章創(chuàng)辦的中學堂, 受到進步思想的影響,王憲章刻苦學習,大量閱讀了近代書刊,對宣揚反封建專制、倡辦實業(yè)、抵制列強瓜分中國等主張的進步書刊愛不釋手。
1905年,學校保送王憲章進貴陽師范學堂,期望他學成后回來任教,但他無心從事教育事業(yè),其理想是投筆從戎一心報國,不久轉(zhuǎn)學于警察學校。王憲章在校期間加入反清團體“科學會”,并成為科學會的一名活躍分子。后來,科學會與在日本東京的革命黨人取得聯(lián)系,籌劃發(fā)動反清起義,因被清政府察覺而被迫暫緩。之后,科學會骨干人員到修文聚集,以圖再次發(fā)動起義,又被官府察覺,“科學會”會員四出逃散。
湖廣總督張之洞的少年時代是在安龍度過的,他對安龍人民有著深厚的感情。在張之洞的安排下,從安龍遴選了10多名青年才俊到武昌學習,因此王憲章得以進入新軍第八鎮(zhèn)三十標,不久因表現(xiàn)優(yōu)異而升為正目。1911年武昌起義前夕,眾人推舉蔣翌武為總指揮,王憲章為副總指揮,孫武為參謀長。武昌起義,震驚清廷,清廷啟用袁世凱為內(nèi)閣總理,從南方和北方調(diào)動大軍圍剿起義隊伍。
二次革命失敗后,王憲章等討袁骨干大多東渡日本,加入孫中山重建的中華革命黨。1914年2月,孫中山派王憲章與詹大悲回國進行革命活動。王憲章在上海組織“鐵血團”,力圖集合舊部,奪取南京。袁世凱知悉后派暗探到處搜尋王憲章的下落。某日,王憲章在街頭遇高華廷,因不知其已被馮國璋收買,乃動員高參與反袁。高假言應允,稱可運動南京守軍內(nèi)應,王憲章信之無疑,與高到“一品香”餐館密談。王憲章喝下高預備的毒酒,昏迷后被捕。
安龍會議會址
“安龍會議會址”,從招堤沿西北方向經(jīng)五硐橋,約3華里可到達。會址位于安龍縣城草紙街71號,是一幢磚瓦結(jié)構(gòu),解放后先后為安龍縣兵役局、武裝部辦公用房,武裝部已搬到縣城塔山,現(xiàn)為文物保護單位,也是黔西南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安龍會議”是解放云南的一次重要會議。
1949年12月中旬,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兵團的3個軍打完廣西戰(zhàn)役后,屯兵于南寧一線,準備休整、補充并分出部分兵力搜剿逃竄進十萬大山里已成為散匪的國民黨殘余部隊。由于
次日,在安龍縣城草紙街71號召開會議,史稱“安龍會議”。與會人員有第4兵團司令員陳賡、新近被任命為第4兵團政委的宋任窮、副司令員兼參謀長郭天民、政治部副主任胡榮貴、滇桂黔邊區(qū)縱隊司令員莊田、政委林李明、副政委鄭伯克和后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的周保中將軍。宋任窮主持會議,陳賡在會議上講話。
會議研究中共云南省委和昆明軍事管制委員會組成人員及接管云南工作的有關(guān)事宜。會上宣布中共中央和西南局的決定,成立中國共產(chǎn)黨云南省委員會。中共云南省委由宋任窮、陳賡、周保中、林李明、鄭伯克、劉林元、郭天民、莊田、牛樹才組成。宋任窮任第一書記、陳賡任第二書記。云南省委成立后,中共滇、桂、黔邊區(qū)黨委和邊區(qū)縱隊正式宣布結(jié)束,分別并入云南省委和第4兵團。接管云南各項準備工作大體就緒后,首長、機關(guān)、部隊于
鏈接一
《半山亭記》原文
萬山輻湊,一水碧瀠,雉堞云羅,鱗原星布者,興郡也。城東北隅,云峰聳碧,煙柳迷青,秋水澄空,紅橋倒影者,招堤也。緣是數(shù)里,蒹葭蒼蒼,有閣巍然,峙于巖畔者,魁閣也。穿綠蔭,拂白石,禪房乍轉(zhuǎn),畫檻微通,石碧一方,茅亭三面者,半山亭也。做亭者誰?吾家大人也。翠蘿紅蓼,羅列于軒前;竹榭茅檐,欹斜于磯畔。太守之意,得之半山,而志以亭也。
歲在壬寅,家大人先守是邦,文風雅俗,煥然一新,故常與民同樂者也。夫其得及則信孚,信孚則人和,人和則政多暇。由是常徘徊于此閣,以寄勝慨;而亭未有焉,然其煙云萬狀,錦繡千重,早以畢具于目前。蓋天鐘靈于是,必待太守以起之也。愛乃建亭于閣之東偏,古徑半彎,危廊數(shù)轉(zhuǎn),不崇朝而功成,易如也。
每當風清雨過,巖壑澄鮮,憑欄遠眺,則有古樹千紅,澄潭一碧,落霞飛綺,涼月跳珠,此則半山亭之大觀也。且夫畫欄曲折,碧瓦參差,昭其潔也。煙光悒翠,竹影分青,昭其秀也。松床坐奕,筠簟眠琴,昭其趣也。分瓜請戰(zhàn),煮茗資談,昭其事也。若夫柳岸曉風,蘆花殘月,云騰碧嶂,日落深林者,亭之朝暮也。水綠波澄,蓮紅香遠,月白風清,水落石出,亭之四時也。沙明荷靜,舞翠搖紅,竟秀于汀渚者,亭之晴也。柳眉煙鎖,荷蓋聲喧,迷離于遠岸者,亭之雨也。晴而明,雨而晦,朝而蒼翠千重,暮而煙霞萬頃,四時之景無窮,而亭之可樂,亦與為無窮也。
至約把釣人來,一蓑荷碧,采蓮舟去,雙漿搖紅,漁唱綠楊,樵歌黃葉,往來不絕者,人之樂也。鷺眠荻嶼,魚戲蓮房,或翔或集者物之樂也。衣帶輕緩,笑語喧嘩者,太守游也。觥籌交錯,肴核雜陳者,太守宴也。觴飛金谷,酒吸碧筒,賓客紛酬,杯盤狼藉者,太守歡也。題詩勵士,把酒勸農(nóng),四竟安恬,五谷垂穎者,則太守之真樂也。
俄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者,太守歸而眾賓從也。是則知其樂,而不知太守之樂者,禽鳥也。知太守之樂,而不知太守之樂民之樂者,眾人也。樂民之樂,而能與人、物同知者,太守也。
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蘭亭也。不遭右軍,則清湍修竹,蕪沒于空山矣。岳陽之樓,晴川之閣,不有范、崔之品題,則巍觀杰構(gòu),沉淪于湖濱江渚矣。是地也,不逢太守,則錦谷瓊花,不現(xiàn)其佳境矣。為此亭也,則勝跡不令就荒,名花俱能見賞,凡夫出塵拔翠,必無沉滯而不彰矣,所以謂之與民同樂也。不勝其佳,使花香山翠湮于野塘,不傳于奕世,是貽林泉之愧也。故揮毫而記之,猶恐未能盡其致也。
道光二十有八年七月即望 南皮十一齡童子張之洞香濤撰。
鏈接二
《十八先生祠黨記》原文
十八先生者,明永明王之殉節(jié)臣大學士吳公貞毓,武安
道光二十有一年,瑛守興義,見其巍冢徒存,明棰久廢,敬即試院東偏,新其祠宇,祀以春秋;并以先后殉節(jié)之郎中古君其品、員外郎林君青陽附祀,表精忠,以風眾士也。
或謂天心已去,天命難留,先生以有用身為無益舉,卒至孤忠莫遂,眾正同殲,雖其志深可憫,而其行似可議。余謂此正先生之英風浩氣,足以勵千秋之臣節(jié),歆百世之馨香而不愧者也。
當其玉弩驚天,金甌墜地,毫社既屋,唐策方膺,永明王竄駐安龍,孫可望飛揚跋扈。繁惟十八先生忠貞同矢,慷慨從亡,以蹇蹇之王臣,佐區(qū)區(qū)之弱主,鏡屢磨而更皎,金百煉而愈精。勢已難為,猶欲挽傾危之殘局;愚不可及,尚思扶顛沛之弱枝,明知無可奈何,隱痛實逼處此矣。迨員外草勤王之檄,中官征衛(wèi)主之師,抱微子彼黍之悲,動包胥無衣之哭,事之莫濟,身隨以亡。守九死無二之心,雖比頑民于周室;勵百折不回之節(jié),實稱義士于商家。仁不同生,死則同穴,所謂雖死不死,求仁得仁者,先生之謂也。
雖然,先生之貞操勵節(jié),人盡知之;先生之苦志深心,伊誰諒之?世每深刻以繩賢者,成敗而論英雄。以為議新漏言,青陽弗返,機事不密,韜略原疏,以至孤掌難嗚,‘秘謀先破;不知先生氣凌嵩華,道系綱常,號召雄師,保全孱主。君危臣辱,是知其不可而為;殺身成仁,不濟而繼之以死。耿丹誠其自矢,甘碧血以同殷。此先生所以旃檀逾千歲而彌馨,青簡照兩朝而勿替也夫!
瑛守土有年,思上彥升之表,下車肅拜,未傾何點之觴,忍使古道斜陽,草迷荒冢,凄風冷月,蘚滿空祠,其何以風示后人,光明大節(jié)?爰乃重新棟霧用妥神靈。釜于己酉仲秋鳩工,庚戌季冬蕆事。規(guī)模式郭,丹斤芰其涂;虔誠享堂,臚書栗主,表人杰,因地之靈。讀王鴻緒“列傳”大書,唐學士鮮斯毅節(jié);仿范仲淹“祠堂小記”,嚴先生無此忠忱。蓋所以旌勝國之藎臣,亦所以作是邦之士氣云爾。
嗚呼!貞魂毅魄,十八人高節(jié)如生;古墓新祠,億萬栽芳型不朽。當日成仁取義,常思烈士之風。異時懦廉頑,猶是先生之教。
咸豐二年仲春南皮張锳 謹撰
(文中的文史資料由安龍縣史志辦、文化局等有關(guān)部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