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首詩——寫出山村巨大變遷
遭遇百年特大旱,革居人民好艱難;
武警官兵獻真情,黃泥河水爬上山。
貴州精神永不朽,惠農(nóng)政策暖鄉(xiāng)間;
從此走上富裕路,幸福生活萬萬年!
這首題為《飲水思源》的詩,寫于2010年6月30日。作為一位70歲的老人,從三尺講臺退下多年的張維興一直未動過筆,這一次他按捺不住,一揮而就寫下這首詩。他說:“今天是我這大半輩子最高興的一天!我以為等不到這一天了,沒想到在有生之年居然能夠看到,革居人民祖祖輩輩的夢想變成了現(xiàn)實!作為土生土長的革居人,我激動。 彼穆曇粼陬澏,捧著詩稿的雙手也在顫抖。
20歲左右的時候,張維興曾經(jīng)寫過一首詩,《望河興嘆》——
黃泥河水白白淌,山寨革居年年旱;
莊稼全靠望天水,想喝涼水難上難。
仰望青天無雨意,俯看河水空興嘆;
何日引得水上山,猴年馬月夢方圓?
6月30日,興義市烏沙鎮(zhèn)普梯村飲水提灌工程竣工,“武警官兵獻真情,黃泥河水爬上山”,該村革居組208戶985人500多頭(匹)大牲畜的飲用水和3000多畝經(jīng)果林的灌溉問題,從此告別“莊稼全靠望天水,想喝涼水難上難”的歲月。
革居,云貴邊界上的一個小山村,隔黃泥河與云南省羅平縣雨汪鄉(xiāng)相望,208戶人家散居在緩緩的山坡上,住得最低的人家離河邊垂直距離也在30米以上,最高的則有260多米。
2004年以來,以郭成林為村支書的村組干部不等不靠、實干加巧干,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調(diào)整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結構,帶領革居群眾從頂效綠化引種優(yōu)質(zhì)桃,年均創(chuàng)純收入100多萬元。如今已有桃林3000多畝,糧農(nóng)搖身一變成果農(nóng)。然而,突如其來的重特大旱災,讓革居桃林幾乎絕收,給勢頭正盛的桃產(chǎn)業(yè)當頭一棒。
實踐證明,革居人不缺干勁、不缺智慧,就缺水。若干年來,制約當?shù)亟?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瓶頸就是水。這里的人祖祖輩輩都有一個共同的夢想——把黃泥河水引上山來,但,談何容易!
六七八——道出警民心手相牽
六節(jié)——節(jié)約一分錢、節(jié)約一粒糧、節(jié)約一勺油、節(jié)約一鏟煤、節(jié)約一度電、節(jié)約一滴水。
七少——少抽一包煙、少喝一瓶飲料、少買一包零食、少吃一個雞蛋、少吃一個水果、少喝一杯牛奶、少坐一次出租車。
八多——多送一桶水、多給一斤糧、多播一粒種、多栽一棵苗、多澆一次地、多修一段渠、多挖一口井、多鋪一段路。
自去年8月我州發(fā)生罕見的特大旱情以來,州武警支隊黨委在省武警總隊黨委和州委、州政府的領導下,在完成中心任務的同時,主動請纓,積極作為,為駐地抗旱救災工作取得全面勝利做出了突出貢獻。共出動4000多人次,動用車輛600多臺次,行程5萬多公里;從部隊建設經(jīng)費中拿出60多萬元,購買水車一臺、水泵12個、水桶415個,每天為災區(qū)群眾送生活用水;尋找水源點并建立供水點7個,挖水渠3000多米,送水1.2萬噸;為群眾送大米2000公斤,蔬菜1500多公斤;撲滅山林火災85起;組織機關、基層官兵為災區(qū)捐款21萬元。
4月13日17時09分,省武警總隊一份急電傳至州武警支隊,要求加大對干旱重災區(qū)抗旱救災的資助力度,總隊出資25萬元,支隊出資15萬元,幫助特別困難的村寨打井或建提灌站。
接到指示,支隊長蘭有祥和政委李書紅一道馬上向州領導和州水利局負責人匯報。得到建提灌站的答復后,立即根據(jù)之前掌握的情況跟烏沙鎮(zhèn)主要領導聯(lián)系,并初步達成共識。
4月14日一大早,支隊領導在烏沙鎮(zhèn)黨委書記李高智、鎮(zhèn)長辛漢昆的陪同下,火速趕到革居踏勘,下午2點開會初定了方案,當天就擬定了協(xié)議。
回過頭來,支隊領導發(fā)現(xiàn),錢在哪?支隊出資的15萬元從哪里來?經(jīng)過緊急醞釀,于是,就有了前文陳述的“六七八”——六節(jié)、七少、八多,號召全州武警官兵多節(jié)約、多奉獻,力爭到年底節(jié)支出這15萬元。
近日,在州武警支隊的廚房里,炊事班長王國林告訴記者,從4月中旬開始,支隊全體官兵的伙食從原來的六菜一湯減為五菜一湯,從原來的三葷三素降為一葷四素,一頓飯能省近100元。
提灌工程于4月19日動工修建,工程總投資92.6萬元,其中除了省、州武警部隊資助的40萬元外,經(jīng)濟日報社捐贈5萬元,興義市發(fā)改局出資21萬元、市防汛辦出資10萬元、市電力公司出資8萬元,群眾投工投勞3000工日,以勞折資9.6萬元。工程包括修建高位水池50m3/1口,改造高位水池610m3/2口;安裝提水設備一套(提水高差為260米),Φ89無縫鋼管提水管道1300米;安裝供水管道15044米、水龍頭及水表208套、噴灌設備100套;安裝50KVA變壓器一臺、10KV輸電線路60m、380V輸電線路240m;配置20m3/h的水質(zhì)凈化處理設備一套。
5月10日主體工程完工,5月17日19時,試運行成功——黃泥河水征服260米落差,爬上1300米高坡!6月20日全部完工。
州武警支隊先后出動車輛20多臺次、兵力860多人次幫助村民搬運沙石20000多立方米,運送水管等設施60多噸,開挖渠道2000多米。
三句半——說出群眾肺腑之言
2010年革居的天,大風能把塵土掀,太陽天上高高掛,晃眼。
轉眼過去小半年,河干井枯雨不見,群眾吃水靠車拉,花錢。
可惜千畝桃子樹,無水灌溉撐不住,葉落樹枯不結果,喊天。
心里悄悄就在想,旱災來了無法擋,吃喝不得咋個辦,艱難。
旱情無情農(nóng)民慘,政府武警協(xié)力管,又管飲水又管地,復產(chǎn)。
來了武警子弟兵,風塵仆仆送水來,送水送錢真情意,奉獻。
多家單位忙捐款,提灌工程立即動,男女老幼齊上陣,震撼。
提灌很快就修好,家家安心搞生產(chǎn),社會主義小康路,向前。
人間處處有真情,這次體驗最為深,社會主義大家庭,感恩。
黨的關懷兵哥情,我們牢牢記在心,鼓足勇氣使足勁,前進!
這是革居村民在竣工儀式上表演的節(jié)目《三句半》,也是全體村民的肺腑之言。
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懷下,在省、州武警官兵的幫助下,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革居人的百年夢想實現(xiàn)了,發(fā)展的瓶頸破解了,這個飽經(jīng)滄桑的山村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fā)展機遇。正如州委書記陳敏在竣工儀式上說的那樣——勤勞實干的革居人民生活一定會越來越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