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隆縣中營鎮(zhèn)新紅村坪佑組,是一個石印苗聚居的村寨,該組的格妮角抓旮(漢語為迎客牛角舞),獨具特色,別有一番韻味。
借“多彩貴州”舞蹈大賽的東風,近日,筆者一行5人頂著炎炎烈日,翻山越嶺來到重巒疊嶂的苗家村寨。剛進寨子,只見一個院壩上,在一片嗩吶和鑼鼓聲中,十多位苗家少女穿著盛裝跳起歡快簡潔的迎客牛角舞,向遠方的客人敬酒。我們在濃濃的氛圍中,一一喝下三杯甜蜜的美酒,在這樣偏僻而又邊遠的苗家村寨,眼前的一幕讓我們暗暗稱奇。
據(jù)介紹,苗家“迎賓牛角舞”源自一個古老的傳說。大約在160多年前,這支苗族的祖先出了一位女首領思蕎思妹,她在逃避統(tǒng)治者追殺的過程中,為了保護好手中的玉印不致失傳,便將玉印的圖案繡在自己的衣服上,交由后人保存,以圖東山再起。她的后人輾轉(zhuǎn)流亡,遷到晴隆深山老林定居,為紀念這個女首領,紛紛在自己的衣服上繡上四方而酷似玉印的圖案,帽子上戴的是酷似女皇的皇冠,頂上呈長方形,邊緣下垂系著串串五色彩珠,故稱石印苗。
每年的正月初三,石印苗的男女老幼都要集中到一個固定的場所舉行花場會,花場會有章窮(放火雷)、奪格(跳蘆笙舞)、角抓旮(跳牛角舞)、瓶窘(吹嗩吶)等活動,紀念自己的先人。
《格妮角抓旮》這個苗族舞蹈就是根據(jù)花場會的舞蹈衍化而來,是石印苗少女結(jié)婚返回娘家時歡迎男方家來的客人的一種迎客舞蹈,整個舞蹈簡潔明快,莊重熱烈,極富浪漫情調(diào)。
舞蹈主要體現(xiàn)的是新郎新娘回娘家時,新娘從前的伙伴們手執(zhí)盛滿米酒的牛角,排成整齊的兩行,跳起歡快的舞蹈,吹起悠揚的蘆笙和火辣辣的嗩吶,迎接男方家來的客人,邊唱歌邊跳舞邊敬酒,先敬新郎,次敬新娘,三敬客人。每位客人以三杯為限,若客人沒有喝完三杯,新娘的伙伴們便一直端著牛角酒跳著舞追著客人喝,直到客人喝完三杯為止。
《格妮角抓旮》舞蹈極富民族色彩,整個過程分為四個階段:
首先是列隊盛酒迎賓朋。(絞亮愉帶來,跟珰挨角獨嚼追某該,獨誒誒……)寓意為:葉子哥哥快過來,今天新郎新娘就要回娘家了,快把酒倒進我們的牛角里,趕快呀……
其次,歡歌曼舞三敬酒。(格妮格嚼角,就米就該乳,就娘就抓旮嘛帶某種哇……)寓意為:牛角里面裝米酒,米酒香、米酒甜,米酒是用來敬客人的,這就是苗族人敬客的風俗……(堆娃慢,哎角獨嚼嘍)寓意:伙伴們趕快拿酒來倒咯,伙伴們趕快拿酒來倒咯。(嚼就嘍,哎杜嚼呀,嚼就嘍,哎杜嚼呀)寓意:斟酒嘍,請給我斟酒,斟酒嘍,請給我斟酒。
第三,新衣長裙展風采。(莫鵝白呆姥松,莫鵝白朗噠同,莫鵝白呆柔韶……)寓意為:花衣服真好看,花衣服套裙子,花衣服真漂亮……
第四,蘆笙悠歌幸福長。(勒鷗勒、烏勒鷗勒,的烏勒,抖勒,抖勒鷗,勒東,的鷗勒,勒東,抖漏勒,勒誒烏勒勒,抖勒鷗)寓意:蘆笙一首歌,今生一世緣,倆人能結(jié)合,全靠蘆笙緣,今生把緣敘,幸福過此生。
民間有首歌描寫了迎客牛角舞的神采與英姿。該歌詞為:列隊盛酒舞牛角,米酒迎接月亮哥;歡歌曼舞三敬酒,祝福親人幸福多;新衣長裙展風采,風情萬種媒穿梭;蘆笙悠歌幸福長,男耕女織笑聲多。
據(jù)該村中年婦女楊琴介紹:新紅村坪佑組苗家個個能歌善舞,每到傍晚,樹上的高音喇叭響起時,全組的男女老幼都自覺地集中在院落上翩翩起舞。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到鄉(xiāng)場上買來了一些民族民間歌碟,憑著與生俱來的舞蹈天分,編制了許多民族民間舞蹈節(jié)目,極大地完善和豐富了自己的民族舞蹈。
格妮角抓旮,融舞蹈、嗩吶、吹蘆笙、吹牛角、敬酒、唱歌等為一體,其舞蹈在承轉(zhuǎn)、加工、發(fā)展、衍化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特色,成為民族山區(qū)的一枝奇葩,對增強民族團結(jié)、友誼、文化交流,豐富民族文化生活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藏在深閨人未識,一出山來人便知。格妮角抓旮在今年的多彩貴州舞臺上首次亮相,魅力四射。